疫情防控 | 有你們在,我們都不怕
2020-02-01
閱讀次數:3158
當前,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嚴峻,為進一步做好我區的疫情防控,青羊區組建了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,我院高巍院長臨危受命為觀察點工作組副組長,這是他繼2003年受命青羊區非典肺炎留觀站籌建及第一任站長后,又一次擔當起疫情防控的重任。自從接到任務后,高巍院長堅守崗位、靠前指揮,兩頭奔波,做到守土有責、守土擔責、守土盡責。 一方面統籌安排醫院疫情防控工作,隨時掌握院內防控動態,及時解決防控問題;另一方面跑點選址做好青羊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籌備與運行。時常一天輾轉三地,連母親大人的七十歲大壽都忘記了。 母親不愿打擾正在一線抗擊疫情的兒子,妹妹親手為母親做了蛋糕,偷偷微信告知他:哥,母親一切安好,勿念!加油,我們等你凱旋!......他說他是個不太稱職的兒子,但面對疫情,生命重于泰山,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責任,母親大人對不起! 從大 工作經常連夜奔波,很多的時候只睡了4個小時的覺,雙眼已充滿了紅血絲,可她仍然奮戰在馳援前線,為觀察點人員做技術指導。 此次馳援觀察站第一梯隊人員是由1名醫生2名護士1名后勤人員組成,這支馳援觀察站人員均是熱血青年,還有2位90后,分別是蘇亮磊醫生和王丹護士。面對疫情,他們和全國醫護人員一樣,滿懷著抗擊肺炎病毒的熱情,滿腔熱血,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隊伍當中。 蘇亮磊醫生與他的愛人都在醫院工作,自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后,小兩口都在防控一線,從未離開過工作崗位。家中的兩個小孩也沒來得及顧上。就像他朋友圈里說的 “王丹老師、王丹老師,收到請回答!”馳援應急隊友在對講機里不斷地呼叫著王丹,跟她進行實時的工作交流。王丹是一名90后護士,護理后備干部,身為護士的職責與使命讓她主動加入到馳援應急隊伍,生活日用品早早地就被她用行李箱裝好,疫情防控知識早已熟知于心。接到任務后, 這是一支從60后到00后的團隊,舍小家為大家,來自各條戰線的“逆行者”們不斷加入到隊伍中,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里,馳援應急隊的隊員們相互鼓勵、戰勝恐懼,相互監督,確保操作規范,他們目標明確,不怕苦、不怕累,堅持到底!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,堅定信心、同舟共濟、科學防治、精準施策,我們完全有信心、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。年初一開始,具有豐富專業知識經驗的院感及護理專家、護理部主任、黨員韋英就同高巍院長奔波于觀察點籌備工作,多方選址、實地考察。因所要征用社會觀察點不是專業的醫用場地,韋主任都要親自在現場指導、監督硬件改造。同時,韋主任合理調配好觀察點辦公物品與物資,針對觀察點環境進行流程再造,制定出具有符合醫院規范的流程和流線,讓觀察點符合使用標準和規范,改造完成后及時完成對馳援觀察點的工作人員做培訓。
1月28日晚上6:30,接到上級命令需立刻啟用觀察點的任務,不到10分鐘,“一骨”馳援觀察點應急隊伍立刻趕赴現場。短短2個小時就完成了人員通道分類、污染分區、房間的準備等。晚上21:00到凌晨2:00,陸續接收7名觀察點人員,29日接收9名,30日接收2名,目前共18名。
一樣:曾經被稱為“垮了一代”的90后,如今他們也穿上了白大褂,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,默默堅守著醫者誓言,相信他們是堅定的逆行者,當別人都在想著團聚時,他們卻英勇無畏地選擇了相反的道路,奮戰在疾病災難的第一線。
提著行李火速趕到留觀點。大家都知道,護士是離病毒最近的人群,被病毒感染風險最大的人群,難免會心存畏懼。但是王丹沒有怕,自告奮勇沖在第一線。在全副武裝的隔離服下,悶得人都快喘不過氣來,一動就熱,幾個小時下來,額頭、臉部都是被護具壓紅的痕跡。
護士申鳳梅的愛人一直奮戰在公安工作前線,在接到任務后,她立刻安頓好小孩后,來到了觀察點。針對此次馳援任務工作任務重、時間緊,申鳳梅臨危受命為組長,統籌指揮應急隊的馳援小組工作。因留觀環境辦公場地有限,申鳳梅忙得顧不上“形象”,直接跪在工作室床邊地上,邊記錄信息邊用對講機安排著各項工作事宜,等事情告一段落后,才反應過來自己的膝蓋有些隱隱作痛。她說,從接到任務到現在已經快工作22個小時了,大家都像打了雞血一樣不知疲憊。
顧鋰是此次馳援任務中擔任后勤保障工作,負責兩個觀察站的物資供應。正值春節假期,許多物資供應商均已關門,他跑遍了大街小巷,他調侃自己是“孫悟空”,扮演者多個角色——保姆、司機......為了能爭取到更多的保障資源,他每天開車接送專家東奔西走找物資,請示領導找資源,最大限度保障觀察點的后勤保障。每天負責飲食配送與采購等,協調各種后勤事宜,每天都要接打100多個電話,家里3歲的兒子十分想念他,給他打電話或是微信都時常占線,每天微信步數排名前茅,朋友都調侃他是被列入“危險人物”行列。他說,等任務完成了,要在回家好好地陪陪兒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