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治療骨性關節炎?
2013-07-08
閱讀次數:14275
??骨性關節炎是所有關節疾病中常見的一種關節病變。其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,患病率在女性中占第四位,在男性中占第八位(世界衛生組織統計)。而且隨著人口的老齡化,此種疾病還將不斷地增加。因此,如何治療骨性關節炎就成了日益受到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。
骨性關節炎的危害大的是活動多、負重大的關節,如手指、膝、髖、頸椎、腰椎、踝等部位。當鄰近的神經根受壓時,會引發局部疼痛、發僵,麻木等感覺。當炎癥或骨刺壓迫坐骨神經時,患肢會有劇烈的麻痛、灼痛、抽搐、竄痛、向整個下肢放射等。壓迫馬尾神經時,會引起括約肌功能障礙(排便功能異常)等。骨性關節炎嚴重危害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。
骨性關節炎的治療,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類:
1、非藥物治療: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、自我訓練、減肥、有氧操、關節活動度訓練、肌力訓練、助行工具的使用、膝內翻的楔行鞋墊、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、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。
2、藥物治療:
(1)透明質酸鈉:為關節腔滑液的主要成分,為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,在關節起到潤滑作用。
(2)氨基葡萄糖:為構成關節軟骨基質中聚氨基葡萄糖(GS)和蛋白多糖的重要的單糖。
(3)非甾體鎮痛抗炎藥:可抑制環氧化酶和前列腺素的合成,對抗炎癥反應,緩解關節水腫和疼痛。
3、手術治療:骨性關節炎癥狀十分嚴重、藥物治療無效的,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,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。
(1)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: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后近期有一定的療效,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。
(2)關節置換手術:對于大多數骨關節炎、股骨頭壞死、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,在緩解疼痛、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,但由于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并發癥,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、骨溶解,這些并發癥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