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人體能夠活動自如,離不開關節這個基礎結構。所謂關節是指骨與骨的連接面,由關節軟骨、韌帶、關節囊、滑膜等組成。其中關節軟骨對保護骨質、避免磨損、保障關節功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,可以說關節的活動實際就是關節軟骨之間的相互運動。
?
? ? 關節軟骨當中有65%~80%是由水所組成,其他包括糖蛋白、膠原蛋白、軟骨細胞等等。事實上,軟骨就如一個多孔的結構:膠原蛋白是一條條細長纖維織成的網套,糖蛋白則是具有彈性的球體,水分則填塞其中。這些成分分別提供了軟骨的健康營養及功能保護。所有的成分都必須完整,比例適當,才能保證軟骨的負荷能力。比如膠原蛋白變少,則會使網套連接松弛,使關節在受力時容易變形而加速磨損。同樣如果糖蛋白的內含物減少,則會使其彈性降低,相對使關節也容易磨損。然而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,這些材質會“自然消退”或“功能退化”,從而形成所謂的“退行性骨關節炎”。
?
? ? 所謂退行性骨關節炎,簡單定義,就是指關節表面的軟骨失去彈性,使得軟骨下方的骨質受力增加,從而造成關節磨損加速、變薄,關節間隙變窄。如此一來,運動時力量之間傳遞到軟骨下骨,使得骨硬化、變形、囊性變等等,從而導致關節功能的病廢。